Current location: Home · News · News · Content

News

浙传阅读 | 樱花树下的春日读书会圆满收官
Date:2025/03/31 Click:

3月25日下午,一场由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组织的春日读书会圆满收官。来自各学院的“浙传阅读”读书会成员相聚钱塘校区樱花树下,共赴这场春日阅读盛宴。樱瓣随风飘落,青草蓬勃向上,我们听见春天在文字里生长的声音。

图片图片播音主持艺术学院23级翁如逸担任读书会主持人




“我推荐——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

阅读分享人:邵凌波(新闻与传播学院)

图片图片“到了春天,故乡的野菜比肉还金贵。”

他写香椿芽,“谷雨前的香椿最嫩,紫红的芽尖掐下来,开水一焯,拌豆腐,淋麻油,吃的是‘树梢上的春雷’。”写青团,“艾草汁揉进糯米粉,裹上豆沙或咸菜笋丁,蒸笼一掀,热气裹着草香扑到人脸上。”写故乡的茶馆,“春茶上市时,茶客们捏一撮碧螺春丢进粗瓷碗,看嫩叶在沸水里舒展。”这一箪一食,皆是春天的馈赠与自然的艺术。

汪曾祺写食物,写的从来不只是味道,还有“以食观世”的智慧。

他教导我们要惜物,春笋壳要留着晒干当柴烧,枸杞头的老根也能煮水祛火,连野菜的苦味都被他称作“春天的提醒”——“苦尽甘来,才是人生”。还有浓浓的人情味,邻居送一把新摘的苋菜,母亲腌一坛脆生生的莴笋,街头挑担小贩的吆喝声……食物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纽带。食物还饱含着生活的希望,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一盘凉拌马兰头、一碗荠菜豆腐羹,也能让人感叹“日子再难,春天总会来”。

生活的诗意,就藏在一饭一蔬之间。


|春天·2|


“我推荐——吉米·哈利的《万物有灵且美》”

阅读分享人:高山理奈(国际教育学院)

图片图片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万物有灵且美》这本书以温暖治愈的文笔风格,描绘了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与春天的氛围十分契合。

作者哈利认为,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拥有丰富的情感和灵性。他以平等的视角看待动物,尊重动物们的生命价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书中多数描写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共处,互相依存的关系。积极且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作者哈利也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善于用幽默化解生活中的各项困境。

在我看来,《万物有灵且美》是一本充满着温情和智慧的书,读完书中一个个温暖的小故事,仿佛置身于约克郡的乡间,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聆听小动物们的声音,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和爱护。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在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后,会发现无论人还是物,都有着共生的灵性。


|春天·3|


“我推荐——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

阅读分享人:李净(国际教育学院)

图片图片在南太平洋辽阔的海面上,有座很漂亮的岛屿,岛上生活着一群人,有原住民、亚洲人、欧洲人。他们在这里不会被社会上的规则规范,各自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而在远离岛上烟火的另一端住着一位画家,他的屋子简陋只有画具,家外边种了很多椰子树,海风吹过岛上的时候,叶子因互相碰撞发出了声音。这部分描述是书中最后的场景,也是我在这个春天里会想象到的画面。

《月亮与六便士》为我打开了毛姆世界的大门。毛姆的小说特色在与他擅长挖掘人内心复杂细腻的思想活动,用笔锋尖锐地雕刻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其中有段对爱情的描写如下:“爱的主要特质是温柔,可斯特里克兰德完全不懂温柔。无论是对他自己还是别人。爱情需要懂得示弱,需要胆怯和羞涩的情感,需要给予对方呵护和照顾,需要付出和取悦于人的热忱。即便不是无私,起码也是一种被奇妙掩盖起来的自私。”

这部小说向我们展现了当一个人放弃了所有选择追求梦想的时候他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呢?当梦想实现以后是否就是个圆满结局?我认为这本书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在于,你可以从里面找到放弃梦想和坚持梦想的理由,这本书让我察觉到当我们在满地找寻六便士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偶尔抬头仰望头顶上的月亮。


|春天·4|

_

“我推荐——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

阅读分享人:王若萍(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图片图片这是一本如果阅读速度快可以两小时就看完的小书。书里的内容平平淡淡、絮絮叨叨,像一杯大麦茶,偶尔能嚼到有趣好玩的东西。知寿在潮湿的春天不带任何期望地来到东京,又在下一个春天满怀热忱地走入自己的生活。我喜欢知寿,虽然她那么没有共情心,会有很多很多的坏想法,但她活生生地存在在书中,就很可爱。我也喜欢吟子,喜欢她年轻的心态,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她们简简单单的生活,对更高尚的东西可有可无的追求,让人在看完书后觉得顺其自然没什么不好的,人不是生来内卷并且有着宏大目标与理想的——阳光正好的春天,更应该什么都不想地晒晒太阳。


|春天·5|

_

“我推荐——赫尔曼·黑塞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阅读分享人:徐子涵(新闻与传播学院)

图片图片因为焦虑和一位朋友的友谊,deepseek推荐了这样一句话——真正的精神知音是两棵独立生长的树,地下根系的偶然触碰比永久缠绕更接近本质。书中的两位少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一对精神知音,两人性格相似但本质却不同。纳尔齐斯象征着理性与禁欲,而歌尔德蒙则象征着感性与爱欲。故事从两人在修道院里成长开始,中途分开踏上属于各自的人生旅程,最终歌尔德蒙经历了生与死的两极,纳尔齐斯进修为院长。两人回到修道院,感性与理性终归合二为一。二人在夏娃圣母像上达成共识,找到真理。正如黑塞哲学中:真理存在于对立面的张力中。正是二人看到对方作为自己人格的补充,最终形成闭环,共同成长进步,寻得真理。


|春天·6|

_

“我推荐——汪曾祺的《人间草木》”

阅读分享人:贺孟霞(出版学院)

图片图片书里的文字是春天的具象化。梨花瓣子是月亮做的,苹果花像雪般厚重却不透明;山丹丹花是有记忆的,每长一岁,多开一花;玉渊潭的槐花如雪,高邮咸鸭蛋“红油吱出”的鲜活记忆,西南联大师生在战火中“跑警报”时苦中作乐的豁达。这些春天化的碎片,拼凑出生命的灵动与坚韧。

汪老的文字如老友围炉闲谈,质朴中透着禅意。他写栀子花“香得掸都掸不开”,戏称它“就是要这样痛痛快快地香”;写枸杞老夫妻弯腰捡果子,笑言“这比散步有意思”。

“带着冰碴的腊梅”与“鲜红天竺果穿成的花饰”,是初春残雪与嫩芽共存的景象,文学与自然悄然联结。这种对细微之物的珍视,恰如春日教会我们重新凝视一朵花的绽放,学会以草木之心观世界。

我很喜欢其中的三句话,分享给你们:“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世间万物皆有情,难得最是心从容。”“人的一生,就活那么几个瞬间。”

真正的春天在低头轻嗅一朵花的专注中,在细品新茶时舌尖的微涩里,在放下手机触摸泥土的温热时。读《人间草木》无需正襟危坐,你可以携至开满鲜花的山坡,任春风翻动书页,让文字与花香共舞。在这个焦虑的时代,愿我们以草木的从容应对光阴流转,在人间烟火中修得一颗澄明之心。


|春天·7|

_

“我推荐——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

阅读分享人:游咏梅(出版学院)

图片图片因为书里的一句话“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它非常的触动我,即使遍体鳞伤,也会有什么温暖着你。

故事大致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十八岁第一次出门远行,他屡屡被骗,什么也不剩下,除了一辆开不了的破车,男孩却并不感到难过,他找到了“旅店”。我感同身受,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出省,一个陌生的城市没有一个熟悉的人。我第一次在杭州打车是在晚上十点,800多米花了12元,很贵;这里找兼职还要交押金,感觉自己被欺骗。但是吧,我也还在找。那温暖我的是什么呢?也仅仅是我走在学校的路上,吹过来的风带了点轻柔的味道,是我寝室里的那张小床,躺下就能睡着。

“余华写出了外在世界的不可理喻,它充满背叛、荒谬和残酷,但只要有健全暖和的内在世界,就能在这个世界里找到归宿,给年轻人以积极的力量。”(出自豆瓣)

与诸君共勉。


|春天·8|

_

“我推荐——罗伯特·戴博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阅读分享人:田晨雨(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图片图片这本书以童话为衣,实则是一趟深刻的心灵探索旅程,它像春日暖阳,温柔又有力地照进我们内心深处。

故事的主角蛤蟆先生,曾经也是个热情开朗的家伙,可不知从何时起,抑郁的阴霾悄然笼罩了他。于是,他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敲响了心理医生苍鹭的门。随着咨询的深入,蛤蟆先生就像春天里努力破士的种子,一点点突破内心的困境。最终,他成功地走出了抑郁的泥沼,重新拥抱生活的热情,就像春天的花朵在暖阳下肆意绽放。

在这万物复苏的春日,读这本书别有一番感悟。春天是新生和希望的象征,而蛤蟆先生在心理咨询中的蜕变,也正是一场自我的重生。蛤蟆先生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治愈内心的创伤就如同春天种子冲破土壤的束缚,需要我们勇敢地直面过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过去的阴影,以积极的心态去拥抱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同时,书中苍鹭对蛤蟆先生的帮助,也让我懂得珍惜身边那些如苍鹭般的人,他们在我们迷茫时给予支持,在我们困惑时提供引导,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它不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籍,更是一本能让你重新认识自己、拥抱生活的人生指南。在万物复苏的春天,翻开这本书,如同邂逅一场心灵春风,助你在春日里轻装前行,拥抱新生。


图片图片我们以目光丈量过唐宋的烟雨、触碰过异国的星海,当最后一行诗跌入晚风,盛放的樱花正簌簌抖落满地月光。此刻合上书卷,却见千万个未尽的春天仍在扉页间生长,待下次清风翻动时,我们终会在墨香里重逢。

Previous:我校图书馆组织师生读者参加2025春浙江馆藏图书展示会
Next:中传图书馆馆长龙小农一行来馆交流